2025年10月1日上午11点,第二十届玄奘之路戈壁挑战赛(简称戈20)第一天出发号准时吹响,5000人从锁阳城阿育王寺遗址的出发点涌出。我们小分队一路穿插前行。后来有朋友看到我们跑步的照片,说有一股央视老三国交战场面的镜头感。
我来参加戈20之前是做过准备的。从2024年10月6日开始跑步,在内心里就是冲着戈赛来的,只是一开始不确定能不能实现,毕竟我是一个从不跑步的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国发院)戈19团队获得沙克尔顿奖,特别是黄卓老师以从不锻炼之躯顺利完成C队全程,给了我极大的激励。我的跑步能力一般,坚持得还行,但每次也就5到10公里,对能不能连续跑完29公里,心里没底。8月上旬戈委会组织大家到崇礼草原天路拉练,我也尝试着去跑了两天,第一天越野跑完成了20公里,第二天公路跑完成了15公里。有老戈就跟我说,完成四天121公里应该没问题,建议报B队。我想了想,还是保守地报了C队。
展开剩余84%9月初,我发现几位报了B队的MBA同学几乎没有拉过长距离,就建议他们找时间拉一次至少20公里,不用管配速。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9月20日,他们班在学校上课,准备课后去奥森公园跑一次长距离。我那个周末正好给EMBA讲两整天的课,下课后感觉有点累,但还是跟着去了奥森公园,结果跑了第一个半马21公里,因而增强了完成C队29公里的信心。
今年国发院戈20团队将近120人,光是老师就去了7位。特别是张维迎老师,戈赛创始元老之一,20年后重返赛道,受关注度很高。国发院的资深教授徐晋涛老师、商学院院长黄卓老师和负责南南学院的沈艳老师也与戈友们一起走上赛道。主办班EMBA2023级的班主任佟立新老师陪同同学们参与挑战赛,EMBA项目主任柴豫荣老师则7上赛道。戈20参赛团队所涵盖的项目也非常多,前所未有。总体感觉,今年的团队人数多、士气高,组委会、主办班都付出了许多心血,各方面的安排也都很周到。
10月1日上午9点多到达出发点的时候,我对完成当天路程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整体上是轻装上阵,除了胶、盐丸,我背了一升半的水,冰姐(王冰)又给了我大概500毫升的“PB水”。在两天前的出征仪式上,我表了决心,“能跑不走、能走不停”。特别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在奥森公园最后带我跑完21公里的两位资深戈友牟震和熊运鸿也都作为C队队员到了现场,他们之前也多次在五四操场带领我们跑步。我和牟震在一个小分队,熊运鸿与张维迎、徐晋涛二位教授编在一个小分队。组委会的战略意图很清楚,我跟着牟震跑就行。一个C队跟一个B队一起走,跟我们一起的B队更是强手如林,特别是冰姐、超哥(杜永超)、芳姐(王芳),都曾经是戈赛、沙赛的大A队成员。
出发号一吹响,冰姐、超哥二马当先,一路向前,我们紧随其后,不断穿插。一开跑,我就发现跟在奥森跑步不是一回事。奥森公园起码路面平整,而且9月晚上的气温也十分凉爽,跑起来感觉没那么累。戈壁的路面不平,不是沙土,就是石子,而且因为人实在太多了,只能沿着不平的路边往前赶。出发时已经接近中午,最高气温超过了30度。再加上头天晚上没睡几个小时,11点起跑时已经比较疲劳了,1100多米的海拔可能多少也有点影响。
虽然感觉累,只好咬着牙紧跟着往前跑。幸亏有牟震在后面不停地提醒“诚信8分、诚信8分”,意思是配速尽量不要快于8分,跑一段还建议大家停下来补胶、补盐、拉伸,总算让我有喘口气的机会。但我们这个小分队,除了我,实力都强大得可怕。孙晓红博士一直在我后面跑,个子不高,能力超强,一边跑一边感叹,这速度跑着简直太舒服了!我要不是因为实在没劲了,真想转回头去问问她,这哪里舒服了?!后来她在跟我们一起冲线之后,又往回跑了五公里,遇上了跟黄卓一起的小分队,再一起折返回来,第二次冲线。
我们在到达17公里强制补给点之前的配速还可以。据说我院A队进入补给点的时候,我们在其后面不到1公里处,当然,第一天A队并没有发力。但A队歇了5分钟就走了,我们C队逗留了半个小时。牟震说与平常训练相比,戈壁跑步的难度可能要乘上1.5的系数,所以29公里起码相当于一个全马。这么看来,我的准备其实是非常不充分的。牟震和队友邵欢欢不仅给我的水袋加了水,还拿走了几件东西,减轻我的负重。我发现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的防晒霜不见了,只好借用了牟震的,后来才知道是欢欢一把揣兜里了。休息的时候,牟震还问我有没有头晕,这让我有点紧张,因为之前他在分享会上提醒大家要关注可能神志不清的队友,我默默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最近正在思考的稳定币问题,确定还没晕。
从补给点出来,虽然经过了休整,感觉能量水平下了一个台阶,跑一、两公里就累得不行,体能跟不上,可能还是因为平时跑量不够,也没能适应戈壁的环境。跑不动了只好走一段,走了一段,冰姐就会说,再往前“踮踮”吧,我特别注意到她没说往前“跑跑”。开始我有点担心会不会出现马拉松比赛中所谓的“撞墙”现象,之后又担心脚底会不会起泡。因为听说上赛道要用旧的鞋子和袜子,我买了三双不同颜色的袜子,过去一个月一直在穿其中的两双,算是很适应了。万万没料到的是,10月1日不到5点起床的时候,我看鞋子的颜色与白色的那双袜子更配,结果穿了一双全新的袜子。更要命的是,到了出发点套上粉色的鞋套后,鞋子、袜子的颜色统统被盖住了。所幸后来都没出什么问题。
值得自豪的是,我们小分队一直保持了很好的精神风貌。芳姐和马子杰一边跑、一边捡塑料垃圾。在路上遇到兄弟院校的戈友,我们都会为他们加油。看到路旁的工作人员,我们也会向他们表达问候。当然,如果注意到前方有摄影师,我们也会适当注意队形与步调。后来发现,官方摄影师给我们拍了不少看起来还不错的照片与视频。国发院戈20团队礼貌、友好的精神风貌贯穿了整个赛道,留下诸如陪伴、照顾其它单位队员等美好、感人的故事,也涌现了破风队员在寒风中等待一个小时这样让人泪目的事迹。
在第三个打卡点,我们在路边的小树林做了简单拉伸之后匆匆赶路,因为我要在赶到终点之后参加央视对话节目的录制。在终于看到远处的终点之后,我们又走了一段,从后面赶上来的王婉婧举着她的摄像头问了我几个问题,首先问我参加戈赛的感想,我说最大的感想是以为准备充分了,其实很不充分。我很庆幸报了C队,因为虽然感觉累,但已经可以看得到前方的终点。如果报的是B队,内心可能是绝望的,因为后面还有三天的路程。她又问我下次是否会报B队,我说不会,如果还来,应该还是C队,不会报B队。牟震说,Never say never,我说那倒是,毕竟我原来一直以为不会去跑步。冰姐安慰我说,她们跑马拉松的时候,每当跑到32公里时就会骂自己,为什么要报全马而不是半马,发誓以后再也不跑全马了。但一等跑完回去,又会忍不住开始琢磨报名参加下一场全马。
到了赛道的最后一段,我们又整理了一下队形和步调,一起手拉手冲过了终点线。虽然我明显拖累了大家的成绩,但我们做到了“一起出发、一起到达”,而且我们小分队的成绩在全部C队中应该是靠前的。
人生第一次戈赛就这样结束了。但戈友群里的热情似乎还没有完全消退,不少人已经开始跃跃欲试地询问戈21的训练计划。对我来说,参加戈赛是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人生体验。曾经有记者问我是如何通过戈赛进行商学教学,我说在戈赛这件事情上,从来都是戈友们教育我,而不是反过来。10月4日我和大家在终点迎接凯旋归来的戈友,终于理解了“走过茫茫戈壁,都是姐妹兄弟”的深刻含义。在当晚的庆功宴上,A队队员李淑慧说了一句让我动容的话,她说通过参加戈赛,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英雄人物会以自己的身躯去挡枪口。
那么,问题来了,明年还去不去呢?如果去,报C队还是B队呢?那天录完节目,在返回敦煌之前,芳姐带着我和徐晋涛老师一起吃了个自助餐。在餐桌上,E23班的王晓平表示明年要冲A,同班的蔡曾谙说明年要上B队,晋涛老师也答应明年再来C队。他们一起把压力给到了我,芳姐还录了视频。
又,文章标题系作者原创,若有雷同,纯属碰巧,不应视为抄袭。
发布于:河南省贵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